贵州“新动能”产业集群乘风而上顺势而为
近年来,贵州省抢抓“双碳”战略机遇,依托磷矿、锰矿等资源禀赋和原有产业基础优势,以企业龙头引领、产业集约集群、政府专班服务等方式,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无到有再到“乘风而上”,贵州在全球新兴产业赛道上不断跑出新成绩。
资源禀赋变发展天赋
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青坑工业园区,贵州雅友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30万吨电池级磷酸铁一体化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目前,一期项目年产10万吨磷酸铁的智能工厂已建成试运行。公司董事长李智军介绍,公司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磷酸铁一体化产业园,年产值将超过60亿元,带动当地就业人口超过1000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瓮安县磷矿资源富集,磷矿储量达36亿吨,被称为“亚洲磷仓”。这几年,瓮安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产业选择上以重大项目为推动,突出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磷精深加工等产业,不断推动产业更新迭代。2021年以来,瓮安县签约落地项目36个,总投资510亿元,其中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10个,签约金额420亿元。
瓮安县结合资源禀赋推动新产业布局是贵州省近年来打造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的一个缩影。记者从贵州省工信厅获悉,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乘风而上,连续两年倍增后,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32亿元,2023年有望继续倍增突破1000亿元,实现三年打造一个千亿级产业的跃升。
另外,“十四五”期间,贵州省将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中伟新材等一批百亿级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项目为引领,布局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总投资额达2000亿元,把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转化为发展新潜力。
集约集群释放发展动能
在贵州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龙工业园区,盛屯能源金属化学(贵州)有限公司的一期2万金属吨/年高冰镍、15万吨/年硫酸镍生产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该项目是为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提供重要原料,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投产,并带动上千人就业。该公司计划长期在该园区投资多个项目,预计年产值达150亿元以上。
“我们选择这里看中的就是当地磷化工产业比较发达,不出园区就能实现和临近企业生产材料互补,公司年产值可达150亿元以上。”该公司总经理金鑫介绍。
一个企业项目的落地,因为产业链“耦合”,还帮助当地工业园区实现以商招商产能拓展。盛屯公司的项目落地,还以商招商引进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该公司共同合作,计划在福泉投资28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共融。
福泉市委书记、黔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黄桂林介绍,福泉市磷矿已经探明储量有11亿吨左右,当地依托产业集约集群、发挥比较优势吸引外来企业投资落户,今年该园区有11个新项目签约,计划有5个新能源材料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值在180亿元以上,不断推动全市从磷化工到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方向的转型发展。
紧抓“双碳”机遇布局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贵州在全球新产业赛道上跑出新成绩。贵州省工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贵州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占全球市场26%,稳居全球第一;高纯硫酸锰、电池用代汞缓蚀剂市场份额达到全国80%以上;贵州磷化集团湿法净化磷酸产能规模和无水氟化氢提取能力位居全球第一。
专班服务助力行业发展
在黔南高新区双龙工业园区,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二期年产20万吨磷酸铁以及配套磷化工项目工程正加快建设步伐,计划5月底建成投产。
要保证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帮助企业满足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需求不可或缺。福泉市委常委、黔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翟建新介绍,当地成立了工作专班,通过专项资金统筹等方式,以“保姆式”服务,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项目“能开则开、能快则快”。
作为园区专班负责人,翟建新了解到110千伏电力路线不能满足裕能公司二期项目需求,需重新增加一条220千伏的线路。“如果按照电网线路建设流程,需要20个月左右才能完成。”翟建新说,经过调研,园区最终采取自筹资金4000多万元,仅6个月就帮助企业完成电力线路建设。“4000多万元的投资,换来企业每天3000多万元的产值,当年可实现园区5亿元左右的税收,这个经济账很划算。”
黔南州的专班服务,是贵州省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统筹各类要素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的生动体现。
为支持这项新兴产业,贵州省专门设立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指导该领域产业空间格局规划和重点项目落实推动等工作。去年,贵州提出由省财政出资100亿元设立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等领域的发展;统筹10亿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贵州6个重点产业园区、20个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重点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贵州在省级层面成立了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围绕磷、氟等相关领域努力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乘风而上、顺势而为。贵州提出,到2025年,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日趋完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值力争达到3500亿元。(记者 李凡 施钱贵 贵阳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