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速递!创·微言丨让“数智”成就百姓便捷的每一天 靠技术创新提供案例式治理方案


(资料图)

【创·微言】

致远

案例:“信用就医无感支付”“一网通办升级为长三角同城服务”……在上海,记者采访到这样的细节:上海组建行业部门牵头的10个工作专班,从市民的高频急难问题出发,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数字化转型场景运营。目前,上海已汇聚100余家单位和企业,合力建成25个重点场景,启动建设10个新场景。

观察:浦江两岸奔涌“数智浪潮”。目前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整体框架基本建立,数字化转型加速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22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3%,数字经济发展成为上海新景象。然而,让上海市民感受强烈的,却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强的幸福感。街头,由红色公用电话亭改成的“Hello老友亭”,配备了“一键叫车”功能及多种类型的民生应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智慧养老集成平台与智能设备,提供安全防护、照护服务等多种精准服务……各种“小而美”的数字技术与应用让人们生活兼具“烟火气”与“数智感”,也更深理解着什么是“践行‘人民城市’的理念”。

何止是上海。在江苏,高标准建设的12345热线,已完成35条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归并优化,群众诉求“一号响应”总体实现。让“数智”离百姓更近一些,让百姓感觉更贴心一些。这样的努力,也成就了这些地方政府的口碑,成就了百姓便捷的每一天。

案例:我国海上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工程近日投用。中海油所属的恩平15-1原油钻采平台,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回注至距平台3公里远、在海床约800米底下的“穹顶”式地质构造中,实现长期稳定封存,实现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领域从无到有的突破。

观察:为实现“双碳”目标,各企业在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或者创新技术手段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中海油的海上封存,无疑又为温室气体减排创新了一条路径。报道称,恩平15-1是高含二氧化碳原油生产井,所产生伴生气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95%,若按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被采出地面,造成温室气体排放。中海油创新应用7项国内首创技术、取得发明专利6项,终于敲开了海洋碳封存宝库的大门。

靠技术突破实现减排,在这方面还有一条重要新闻。“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日前已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这条管道起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终点在北京燕山石化,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对西部而言,未来周边发电企业可以利用被放弃的风电和光电资源制氢,通过管道输送出来,对京津冀而言,将减少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减少碳排放。为了这条管道,中国石化攻关团队开展系统性研发,用填补空白的坚持,最终拿出了实施方案。

近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最大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塔里木油田且末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每年将供应绿色电力2.1亿千瓦时。国际能源署发布报告称,2023年和202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产能增长将占到全球的约55%。可以看到,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正提供着“双碳”治理的新方案,也让人们看到温室气体减排的新希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