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智”造正当时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相关资料图)
“智”造正当时(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武文欣 陈曦
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搅拌均匀的浆料正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被均匀涂覆在6微米薄的铜箔上;在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锯切75毫米直径的合金钢仅用时6秒;在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易拉罐生产线正以每小时16万罐、每秒45罐次的生产速度,为消费者送上“液体面包”……
这些“极限”速度的背后,是福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
“智”造东风吹进传统行业
走进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的新华源科技集团,一台台自动化机器正在高速运转,偌大的车间仅需几个工人负责巡视和简单操作。
抓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自络、打包码垛……传统纺织企业“千人纱、万人布”的场景再难寻觅,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贯穿了纺纱工艺的全过程。
“数字化转型后,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智能纺纱设备和检验检测仪器,应用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纺织大数据管理平台,利用5G、工业互联网、视觉技术等优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新华源科技集团生产技术部常务副总经理刘显煜告诉记者,如今纺纱车间万锭用工可降至12人左右,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吨纱能耗降低35%,产品品质也得到提升。
除了生产效率提高,福建“智”造东风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经营风险,为企业增加了收益,让企业走得更稳更远。
“传统以单批次数百上千双起订的工业化量产,无法满足用户日渐释放的健康消费诉求。同时,大量的库存堆积会造成现金流的挤压,造成经营风险加大。”双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彪说。
为解决传统鞋业高库存的顽疾,该公司搭建鞋类C2B2M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行业平台,提供打通数据采集、定制互动、智能生产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在综合制造成本仅提高20%至30%的情况下,实现单件流生产,相比原来单条线每年5000万元的营业收入,现在可实现单条线每年9000万元的营业收入。”双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双驰科技有限公司创新项目总经理古玮明说。
自主创新成为“智”造关键
20世纪90年代,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取得创新突破,实现了重型模切工具——刀模钢的国产替代,其自主研发的重型模切工具自动化生产线,突破了早期模切工具生产单根2米长的极限,可以不间断制备千米以上的无焊盘带。
从仅有不到10个人的研发团队发展到如今研发人员多达百人的上市公司,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正华感慨颇多:“对于我们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研发就是生命,要不断创新。”
培育视野更广、技能更强的高端型、实用型人才是从制造到“智”造的“刚需”。为了将人才吸引过来,恒而达做了不少努力。“公司不仅为人才营造了一种自由创新的氛围,还建立了完善的激励制度,从工资、奖金、股权等方面进行收入激励,从岗位尊重、技能培养、研发保障等方面进行发展激励。”林正华说。
近年来,福建省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带动质量变革。
“10万级”净化车间中,最适宜的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下,特制LED灯实时精心“守护”,成排的水培蔬菜绿油油地绽放,机械臂娴熟地播种、分栽、采收……这是记者在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无人植物工厂”中看到的场景。
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由福建三安集团与中科院植物所于2015年12月合资设立,该公司利用中科院植物所在植物科学领域的研发成果,结合三安集团旗下核心企业三安光电领先的LED光源技术,进行光生物技术产业转化,应用于现代设施农业及生物制药领域。
通过引进中科院匡廷云、方精云院士专家团队,该公司着力推进植物照明系列产品、智能化系统装备、生物制药原料工厂化培育和重大疾病创新药物的产业化,拥有全球单体最大的LED植物工厂,光生物技术位居全国第一。
相较于传统方式培育出的作物,在光伏、环境控制等核心技术的支撑下,“植物工厂”的产品没有农残、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生长周期也大大缩短。
据了解,2022年,福建省遴选三批产业领军团队68个,带动引进“高精尖缺”人才150多名,落地高水平研发项目100多个,突破核心关键技术130多项。
以“智”造为“绿色”赋能
在不断突破电池性能极限的同时,积极拥抱智能制造,打破速度、良品率、劳动生产率和能耗领域的4大“极限”。这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极限制造”理念。
“我们运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7大智能制造技术,建立了‘极限制造’体系架构,打造了多平台、多系统深度交互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生态。”宁德时代湖东工厂智能工厂负责人冯安民说。
在福建,以“智”造为“绿色”赋能,已成为不少企业的共识。
宁德时代在3年内实现了在生产每个电芯耗时1.7秒的速度下仅有十亿分之一的缺陷率,同时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75%,将每年的能源消耗降低了10%。
九牧集团数字化精密注塑车间空无一人,不开灯的生产线、不时闪烁的信号灯改变了传统下班停工的生产节奏,实现了工厂24小时高效运转。黑灯之下,10多台工业机器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生产工作。
在九牧集团,智能化的生产线、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不仅让产品的生产效率复合提升35%,产品不良率降低5%,同时,能源用量减少7%,能源利用率显著增强。
2021年至2022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9.4%,占“十四五”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强度下降目标的67%,超序时进度27个百分点。资源综合利用率约为66%,高于全国约10个百分点,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3.28%。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