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力促进商品消费全面提档升级
北京大力促进商品消费全面提档升级(主题)
国际商报记者 阎 密
【资料图】
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两年来,围绕消费新地标打造、消费品牌矩阵优化、现代流通体系优化三方面集中发力,全力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通过抓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政策创新、重点企业,促进商品消费提档升级。
促进商品消费提档升级
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获悉,在重点任务方面,商品消费提档升级工作组重点任务67项,通过清单化管理、定期调度的工作机制,各项任务进展顺利,年度任务均按既定节点有序推进。
在重点项目方面,工作组重点项目95项,2021年已落地完成19项,2022年已落地完成23项,今年上半年,新开10家大型商业设施,年底前还将建成10余家大型商业设施,重点项目完成率将过半。
在政策创新方面,工作组目前有创新政策34项,2021年前出台政策9项,2022年出台创新政策15项,今年计划出台政策10项,目前已出台9项,完成率达90%,年底前计划的34项创新政策将全部完成。
在重点企业方面,工作组常态化调研走访王府井集团、翠微股份、北京华联等75家企业,解决企业各类诉求39个。其中,2022年对北京市百货店、购物中心疫情期间给予入驻商户租金减免的运营企业给予适度补贴,共给予167家大型商场运营单位支持,加大受疫情影响突出行业帮扶力度,大型商场运营单位减免商户租金总额达15亿元。
消费新地标加速布局
2022年,北京率先发布全国首个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全市构建“四级两类多维”的商业消费空间体系,打造“4+29+84+N”的总体空间布局,规划引领商业消费空间均衡布局。
2021年完成了首轮传统商圈改造提升行动,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三里屯等22个传统商圈完成了既定的改造提升任务,商圈品质得到了提升。
大型商业设施不断落地,2021年至今,全市新开27家大型商业设施,西三旗万象汇填补了西三旗大型商业项目空白,朝外the box成为年轻新生代打卡新地标,首开LONG街打造回天地区首条商业步行街,商业消费空间载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监测显示,今年1—6月,60个重点商圈实现客流量11.97亿人次,同比增长28.8%。
消费品牌矩阵持续优化
大力发展首店首发经济。2022年将首店政策迭代更新至3.0版,支持在京开设品牌首店、旗舰店、创新概念店等,支持举办新品发布活动。截至目前,累计支持了62个申报首店首发政策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四年来,北京新增引进首店、旗舰店、创新店2774家。
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发展。2021年以来合计新认定26家北京老字号,总数扩至 223家。2021和2022年认定了两批北京老字号工匠,目前工匠总数达80名。自2021年至今,先后组织老字号集中参加境内展会10余次,涉及服贸会、消博会、进博会、糖酒会等知名展会。
培育孵化新消费品牌。在6个新消费品牌孵化试点基地累计孵化品牌达60个,全市入库新消费品牌超300个。
组织各类时尚品牌活动。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已完成建设,举办北京国际设计周系列活动,“为时代而设计”主题展;中国国际时装周以“融生无限”主题在北京朝阳区751D·PARK盛大开启。
吸引全球优质品牌资源,优化调整外资企业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条件,2021年以来累计认定13家消费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现代流通网络更加高效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取得新突破。2021年4月6日,首批新增医药电商在天竺综保区上线销售。试点以来,累计验放跨境医药电商金额近8亿元,2022年跨境医药电商清单已占据整体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清单量的60%以上。
探索“网购保税+线下自提”创新试点。以“保税展示交易”实现线下自提的展示功能、以“网购保税进口”实现线下自提的交易功能,对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王府井全球购跨境体验店全国首店(赛特奥莱店)于2022年12月试运营,王府井第二家店面(燕莎奥莱店)于今年3月试运营。
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实现封关运营,综保区依托高效便利的供应渠道,有效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平均进口通关时间降至14.24小时,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完成进出口额3.7亿元。
离境退税商店拓展和便利化程度提升。截至5月底,今年北京市共开具退税申请单1098份,同比增长13倍;销售额9529万元,同比增长7.6倍;办理退税额1011万元,同比增长4.4倍。2021年以来,累计开具退税申请单1784份,销售额2.4亿元,办理退税额2375万元。同时,免退税流通网络覆盖面扩大。目前北京市退税商店已达1040家,数量居全国首位,实现16个行政区全覆盖,2021年以来累计拓展商店323家。
关键词: